国外著作

对方证人:芝加哥著名刑辩律师论交叉询问与人生的经验教训
2014年05月25日    
打印  字体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史蒂文•F•莫罗 (美国)詹姆斯•R•费格利罗 译者:吴宏耀 云翀 
        史蒂文•F•莫罗,一直生活在纽约、芝加哥,在美国各地法庭办理着各式各样复杂的民事诉讼案件和白领犯罪案件。 
        詹姆斯•R•费格利罗,现定居芝加哥,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与出庭诉讼相关的法律事务。
        目录
        第1章 宾扬饭店、柏拉图、小个子杰克与法兰克 
        第2章 痛击庸医 
        第3章 那些并不必然是一目了然的事实 
        第4章 “古老学校”与交叉询问 
        第5章 26街生涯的八条教训 
        第6章 准备、观察与聆听 
        第7章 要深挖细节 
        第8章 借助他人的力量让交叉询问变得富有成效 
        第9章 飞一把 
        第lO章 镇静地面对证人 
        第11章 要知道适可而止 
        第12章 证人心理学 
        第13章 交叉询问与陪审团的自我 
        第14章 合理安排你的询问顺序 
        第15章 牢记交叉询问的目的 
        第16章 人生短暂,值得冒险 
        第17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 
        第18章 交叉询问的语言:k词语的运用 
        第19章 对说谎者进行交叉询问 
        第20章 越简单越好 
        第21章 来自交叉询问叛逆者的五个妙招 
        第22章 除了专家证言本身,你可以问专家证人任何问题 
        第23章 打败诺贝尔奖获得者 
        第24章 做好询问专家证人的准备工作 
        第25章 如果证人是对方利益的捍卫者 
        第26章 不同的专家证人,不同的攻击方法 
        第27章 攻击对方专家:不应忽略偏见和著作 
        第28章 专家的附誓陈词——谁需要它们! 
        第29章 死人有时也可以讲故事 
        第30章 交叉询问受到灾难性伤害的原告 
        第31章 有时,这就是整场演出 
        第32章 通过交叉询问提出你的看法 
        第33章 像讲故事一样进行交叉询问 
        第34章 要学会询问正确和错误的问题 
        第35章 可信性:硬币的两面 
        第36章 细节决定成败 
        第37章 究竟是哪一方的证人 
        第38章 跨越种族界限,并更进一步 
        第39章 要攻击信息,同时也要攻击传递信息的人 
        第40章 交叉询问中的戏剧艺术 
        第41章 利用科技进行交叉询问 
        第42章 计划一个有效的交叉询问 
        第43章 傲慢自大:我最喜欢的个性 
        第44章 主询问之前的交叉询问 
        第45章 当一名联邦探员推翻了自己的报告 
        第46章 期待出乎意料的事情 
        第47章 成功+失败=经验 
        第48章 非传统意义的交叉询问 
        第49章 最危险的游戏 
        第50章 认清现实 
        结论 
        关于本书的部分评论 
        译者致谢


             交叉询问:诉讼技能与制度的最佳结合
(本文为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顾永忠为《对方证人》一书作的序,刊发时略有删节) 
        “交叉询问”这一源自英美法系的专有术语,在国内诉讼法学研究及诉讼法律实务界已广泛使用,但它的确切涵义是什么,它在英美法系诉讼制度中的地位怎样、作用如何,客观地说,我们的认识既不充分也不到位,甚至还有偏差。吴宏耀主持翻译的《对方证人》一书,对我们正确认识交叉询问,无疑具有重要的帮助。 
        《对方证人》是由芝加哥律师协会组织编写的一本专门介绍、交流在诉讼活动中如何掌握、运用交叉询问的专业书籍。它的作者是一批在法庭战场上身经百战,充满传奇经历、富有丰富经验的执业律师。他们把自己从业几十年来掌握运用交叉询问———“这一出庭律师最高艺术形式”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成所败,以一个个小故事的方式,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呈现给作者,使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交叉询问的美妙之处,分享他们的快乐与智慧,读来饶有兴趣,手不释卷。 
        交叉询问虽然是控辩双方向对方证人发问、质疑的双方权利,但“检察官并非交叉询问的专家,与辩方律师相比,他们进行交叉询问的机会少之又少”。这是因为在诉讼中特别是在刑事诉讼中控方要承担证明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检控方必须保证控方证人包括侦查人员能出庭作证,不仅通过自己的主询问把指控事实经证人之口呈现在法庭上,而且还要接受辩方律师的交叉询问,经受他们对证人所作的证言内容提出质疑,进行揭露,以动摇、甚至否定其客观真实性,使裁判者(主要是陪审团)不相信控方证人的作证。相反,辩方在诉讼中不承担举证责任,获取证据的能力又有限,所以,向法庭提供的证人比控方少得多,就造成检察官进行交叉询问的机会少之又少。 
        交叉询问对于辩方律师的机会多,并不等于交叉询问容易做到或容易做好,更不等于会给辩方带来更多更大的胜诉机会。相反,对辩方律师是很大的挑战。因为,作为辩方律师交叉询问对象的是控方的证人,他们出庭作证前已经站在控方立场上了,在感情上不可能、也不愿意与辩方律师合作。 
        同时,在法庭上交叉询问要受到诸多询问规则的约束,辩方律师并不能为所欲为。在此情形下,辩方律师要想利用交叉询问获得辩护空间,扭转不利局面,赢得胜诉结果,就必须在交叉询问的技能和技巧上训练有素,在出庭辩护的准备上全面细致,还要在法庭辩护中机智善变,在案件结束后不断总结交流。这一切我们从《对方证人》一书中都深切感受到了: 
        ——一位律师说,每次出庭前他总是要在妻子面前进行交叉询问的演练,否则,就不出庭。不仅如此,他还带上妻子出庭,让妻子观察自己的出庭表现,发现问题,找出不足,以便今后改进、完善。 
        ——有的律师讲:出庭辩护进行交叉询问前,“务必要了解案件全部事实细节,尤其对方关于案件事实的表述,为此往往需要亲临犯罪现场。”正因为有了这样充分的准备,一位辩方律师在出庭时才能发现并揭露控方目击证人关于其在某一并不存在的两条路的交叉口看见犯罪过程的虚假证言。 
        ——许多律师在书中不断总结交流进行交叉询问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有的人指出:交叉询问不是为了向证人获取信息,而是为了向法庭提供信息,是为了迫使证人认可律师的问话。所以,尽量不问开放式问题,而要问引导式问题,以控制证人,引导陪审团。 
        如此等等,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书中的律师们是多么重视交叉询问,而且还看到交叉询问是那么的充满智慧和多变,似乎是他们克敌制胜的法宝,使他们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诉! 
        通过《对方证人》我们还悟出,交叉询问作为一门诉讼技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英美法系对抗制诉讼模式的组成部分,它必须与整个刑事诉讼制度相配套、相协调才能真正发挥出“发现案件真相的最伟大的法律装置”的作用。为此,它要求至少应当提供以下诉讼制度上的配套与保障: 
        其一,要有良好的律师制度,能够培养、产生一批训练有素、经验丰富、技术精湛、尽职尽责的刑事辩护律师。 
        其二,要有一个功能完备的程序分流机制,把简单与复杂、轻微与严重、被告人认罪与不认罪的案件经过它进行分流,只把少数那些复杂、严重、被告人不认罪的案件导入所谓严格的正当程序之中进行正式审判。 
        其三,要有一个能够保证和保障证人出庭特别是控方证人出庭作证的制度,其中包括强制证人出庭的制度、保护出庭证人的制度、补偿出庭证人的制度等。 
        其四,要有一个符合现代诉讼结构的审判制度,即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审判中立与独立。 
        可以断言,没有这样一些制度的配套和保障,再好的交叉询问技能,再伟大的“发现案件真相的法律装置”也不可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交叉询问又是一项诉讼制度,是对抗制诉讼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对方证人》毕竟是一本讲“故事”的小书,我们从中获取的关于交叉询问的知识和信息肯定是有局限性的。更重要的是,不能过分抬高、夸大交叉询问的功能,似乎它能起到防止冤错案件的神奇作用。今年4月上旬,我应邀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法学院参加了一个名为“拯救无辜者”的国际会议。在这次会上,光是来自美国、已经被证实并获得纠正的冤错案件的受害者就达百余人。他们中大部分人都是陪审团审判定罪的,在审判过程中经历了交叉询问的检验,但是仍然铸成了冤错案件。其中有一位研究者针对目击证人辨认错误是造成冤错案件原因之一的观点指出:“交叉询问是质疑证人说谎的有力武器,但对诚实证人的错误辨认是无效的。”可见,交叉询问也并非万能。 
        尽管如此,不能认为交叉询问对于我们就没有参考价值。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一样,还处在初级阶段,距离我们所追求的公正、正义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仅就诉讼制度的技术层面来讲,交叉询问对我们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应当通过完善程序分流机制,建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对少部分复杂、重大、被告人不认罪的刑事案件实行严格的公正审判,其中包括建立完备的、真正意义上的交叉询问制度。与此相适应,我们要对检察机关公诉队伍和刑事辩护律师进行系统、全面的交叉询问技能、技巧的培训,使之真正能在诉讼中熟练掌握和运用交叉询问的专业技能,提升诉讼能力,提高审判质量。 
        作为曾经有过10年刑事辩护律师执业经历的一位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者,我深信《对方证人》一书的翻译、出版,对我们的检察官和律师了解并掌握交叉询问有着不可忽视的参考价值。 

Copyright © 复旦大学司法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淞沪路2005号法学院 邮编:200438
  网站首页 English